最近,中美在新能源上的博弈,又出现了新变数。
很多人没想到,这次是中国反过来对美国进行“技术封锁”,而美国则搬起石墨这块石头,砸了自己电动车产业的脚。
7月17日,美国商务部突然宣布,对从中国进口的电池级石墨加征93.5%的反倾销税。再叠加之前的反补贴税,总税率将达到惊人的160%。这意味着什么?一吨中国石墨进美国的成本,几乎翻了两倍还不止。
这项决定,很快引起了轩然大波。
因为石墨是什么?是电动车电池的关键材料之一。没有它,电池就别想高效运行。而目前全球最好的石墨,谁来供应?答案很明确,中国。
美国国内的石墨产业,无论是在产能上,还是在质量上,都还跟不上。而像特斯拉、松下这些电池和汽车大厂,过去几乎都要依赖中国石墨。彭博社就说了,美国59%的天然石墨和68%的人造石墨都来自中国。
那问题来了:美国商务部到底在干什么?这不是直接在“戏耍”特斯拉,打击马斯克吗?
其实这背后,是美国政治博弈的一部分。
事情的源头,是去年12月,美国一家本土石墨企业,联合几家同行,向政府提交调查申请,要求对中国石墨发起“反倾销”调查,说白了就是控诉中国企业靠政府补贴压价,抢了他们的市场。
到了今年5月,美国商务部给出初裁,说确实发现中国企业存在补贴行为,个别企业补贴率甚至超过了700%。于是,为后面这轮160%的综合关税,铺好了路。
而就在这份裁定出来不久,特斯拉就开始着急了。
他们和松下等几家电池供应商一起发声,表示反对。他们说得也很直白——美国本土的石墨质量不够、数量不够,暂时根本满足不了新能源汽车的需求。
但这些声音被无视了。
为什么?这可能和特朗普最近的动向有关。
众所周知,特朗普现在很可能再次当选美国总统。而他一直都不看好新能源产业,反而主打传统能源牌。他上台后,大概率会大砍拜登政府对新能源产业的补贴。
那这对马斯克意味着什么?就是双重打击。
一边是政府政策收紧,一边是进口原材料被卡脖子,马斯克的电动汽车王国,可能要迎来真正的寒冬了。
有分析指出,这项160%的关税,可能会让电动车电池的每度电成本上涨7美元左右。这听起来不多,但别忘了,一块电池可能要几十度电,换算下来就是上千美元的成本提升。
这些成本最后要么企业自己扛,要么就转嫁给消费者。不管怎么选,对整个行业都是坏消息。
彭博社也报道说,这项税收出来当天,特斯拉的股价就应声下跌。而与此同时,那些美国本土准备建石墨厂的公司,比如“西水资源”,股价却暴涨了15%。这也说明了一个问题:这场关税风波,其实更多是为了扶持美国自己的石墨产业。
但问题来了,美国自己的石墨厂能撑得起这么大的需求吗?
就拿西水资源来说,他们的计划是一期工厂2026年投产,年产能1.25万吨,到2028年争取扩到5万吨。听起来很多,但中国去年对美出口石墨就超过12万吨,美国的总需求还远不止这个数。
也就是说,在可见的未来,美国自己造石墨是远远不够的。要么继续依赖中国,要么就承受高关税的压力。这种两难的局面,反而暴露了美国新能源链条的短板。
更微妙的是,现在的电池企业,比如松下、LG等等,在美国投资了不少工厂,很多都是靠拜登政府的财政支持。现在特朗普上台,很可能后续会切断这些资金。
也就是说,这些企业不仅要面对关税压力,还要面对补贴“断奶”的风险。
说到底,这场石墨风波,其实不只是关乎中国,也不只是电池那么简单。它反映的是美国内部能源路线的斗争,是两党政治对新能源产业未来的不同押注。
从中国的角度看,出口石墨虽然不是特别大的产业,对美出口每年也就3.5亿美元,占比极小。但这件事确实提醒我们,中国在新能源材料上的全球影响力,已经越来越强。
未来,这种“你封我一招,我卡你一手”的局面,只会更多。
你说,这算不算是一种技术意义上的“反制”?
参考资料:
《美商务部宣布对中国阳极级石墨征收93.5%反倾销税 外交部回应》第一财经
卓信宝配资-卓信宝配资官网-配资咨询-东莞股票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